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浙江元素溢满皖南古城 安徽池州三成大项目来自浙企,很多企业找到新沃土

发布时间:2020-12-18 22:13:53

国润茶叶的老工人在制作红茶

国润茶叶的老工人在制作红茶

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的工人在加工铝材

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的工人在加工铝材

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的工人在加工铝材

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的工人在加工铝材

坐着G7492高铁,从金华到杭州再拐向上海、南京,最后掉头向西导到池州,沿途的工厂和高楼大厦渐渐变少,空旷的土地越来越多。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当下,距离杭州350公里的皖南古城池州,也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红利。这座160多万人口的城市,成了很多浙企的生产、制造基地,充足的土地和劳动力,也让抱团发展的浙企在这里找到新引擎。当地投资过亿的137个大项目中,来自浙江的就超过三成。浙江元素也让这座古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在“长三角一体化”主题走访中,走进这座充满了浙江元素的皖南城市池州,探寻同处长三角的浙皖,是如何携手奋力奔跑的。

我们平常喝的冰红茶

原料或来自700里外的池州

池州距离杭州350公里,融入长三角,向东看正在成为池州农业企业的基本步调。

在安徽池州石台县丁香镇红桃村,白云下面的高山上,一片片茶园,若棋盘画格,纵横相连,错落有致。每片园间都树有一块小木牌,上面标明茶园序号、承包户名。“这些茶园是我们的第一车间,经过粗加工之后,运到我们的老厂房进行深加工。”安徽国润茶业公司总经理殷天霁向记者介绍说,这些茶叶基地是生产高品质茶叶的基础,有近3000亩有机茶园通过了国际IMO认证,取得了国际市场最高级别的“通行证”。

今年的疫情,让茶叶的出口出现了下滑,但公司却依靠内销打开了局面。“去年娃哈哈购买了我们两百多吨的红茶,你们日常喝的冰红茶,很多原材料都是我们提供的。”殷天霁告诉记者,公司2012年开始跟娃哈哈接触,经过两年的考察和多轮检测,才成为原材料供应商。

公司生产的润思祁红,使用的还是1951年建成的老机房,炒茶师傅把茶叶烘焙后把半熟茶加工成熟茶,再放到茶库里后熟存放。这些老茶库可容纳近6000担茶叶,里面整个用原木六面包裹,防潮原生态。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加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近一年半的时间,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额提升了20%以上。

与国润茶业不同,生产黄精制品的适四时农业直接把电商部门放在了杭州。“黄精都种植在周边的山上,但电商部门全在杭州,你们网上买的货,全是杭州接的单,我们这里发货。”池州适四时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大伟表示,杭州有电商人才和土壤,公司也尝到了电商甜头,今年电商销售额1.05亿元,占销售额的一半。

在适四时农业的厂区,黑色的芝麻摊开晾晒着,工人把九蒸九晒过后的黑色的黄精和芝麻捏成团。“现在的单子都是上个月接的,根本来不及做,货太紧俏了。”宋大伟表示,公司成立于2016年,现在厂区占地50亩,每年加工黄精3500吨,2019年公司销售额6600万元,2020年销售额将近两亿,其中大部分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我们还跟杭州千岛湖那边合作,提供黄精酒、黄精丸、黄精茶等特色产品,让游客在杭州可以尝到地道的黄精制品。”

温州企业在老家拿不到这么多地

在池洲一下子有了270亩地

在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3条铝材挤压生产线“火力全开”,员工们全力奋战赶订单,“我们现在是一边满负荷生产,一边安装调试设备,尽量让产能满足现有客户的交付需求。”公司董事长金利勇介绍说,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其中有180多人都是从温州带过来的老员工,经验丰富。

万峰精工铝业做铝材生产已经有20多年,产品供应奔驰、大众、东风富康、一汽重卡、长城等知名车企,预计今年实现产值4亿元,2021年实现产值10亿元。二期项目计划2021年启动,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4000万元。

谈到为什么离开温州老家,金利勇指了指边上的空地。“我们一期项目占地108亩,二期项目明年开工,占地162亩,在老家哪里有270亩地腾给我们啊?”他说,铝厂是一个土地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寸土寸金的温州,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么多地。2018年8月,在多地考察了大半年时间后,金利勇作出决定,将公司从温州整体搬迁到池州,扎根在了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这片投资沃土。“综合考量了土地资源、物流交通、配套政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营商环境这块,促使我们选择落户在集中区。”金利勇说,从企业注册到拿地动工再到试生产,园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这里发展,感觉底气很足。并且辰隆铝业、安安精工铝业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在这里发展良好,这也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主要做智能锁具的安徽九池智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从苏州搬迁过来,公司副总经理张宗保表示,池州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正好跟公司的需求无缝链接,另外池州交通很便利,除了高铁直达上海,还有机场和码头,他很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公司今年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现在我们引进的亿元项目中,浙江的企业最多,占到总数的30%左右。”安徽池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荣华表示,今年1~10月份,池州共引进了137个长三角项目,其中浙江的项目最多,涵盖了纺织、铝材、文旅等多个项目。“浙江人喜欢抱团,一个企业在这里发展得好,很多浙江企业也会跟着来,非常有集群效应。”刘荣华表示,他们也在不断加大东向精准承接力度。

池州拥抱沪杭

产业升级实现跨区域共赢

2019年8月,池州就印发实施了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45项目重点推进工作,并按月进行调度,也在强化产业对接,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其实也是一部壮丽的产业新陈代谢演化史,随着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就会被动或主动向外转移。而安徽由于临近浙江,交通比较便利,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成为了浙商产业转移的首选。例如,这几年,纺织、精细化工、铝制品等传统制造业,已经向苏北、皖江等地区发生梯度转移。这既已为省内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休闲经济等新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也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居民的就业增收。另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一些企业会把制造和生产基地放在安徽,研发基地放在杭州、上海,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产业的融合,较好实现了跨区域共赢。

  • 上一篇:婺城推进乡镇公交枢纽站建设
  • 下一篇:邵逸夫医院两院区进入机器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