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本月起江苏宝宝可免费接种第一剂次脊灰灭活疫苗

发布时间:2016-04-08 13:08:52

“吃糖丸”接种疫苗要改成打针了

本月起,江苏宝宝可免费接种第一剂次脊灰灭活疫苗

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排着队吃“糖丸”,甜甜的香香的……很多人小时候接种疫苗最不恐惧的记忆,可能就是吃“糖丸”了。长大了我们才知道,“糖丸”实际上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宝爸宝妈注意了,从本月起,大家记忆里的“吃糖丸”开始有变化了,江苏宝宝第一剂次脊灰疫苗的接种,由吃“糖丸”(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改为“打针”(注射脊灰灭活疫苗)了。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彦

第一剂次脊灰疫苗改注射

根据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通知》,自2016年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对适龄儿童的第一剂次免疫改用脊灰灭活疫苗,并将其纳入我省儿童免疫规划。也就是说,从今年4月1日起,江苏宝宝的第一剂次脊灰疫苗接种不吃“糖丸”了,改为注射脊灰灭活疫苗,并且,该次注射脊灰灭活疫苗是免费的。

调整后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如下:适龄儿童应接种4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其中,2月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2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4周岁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减毒”为何改“灭活”

很多人都听说过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它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肢体麻痹,多数留下跛行等终身致残。到目前为止,脊灰始终没有特效药,能做的只有预防。

目前使用的脊灰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和脊灰灭活疫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是采用脊灰野病毒株经过传代复制使病毒毒力减弱后筛选得到的疫苗株制成的,而脊灰灭活疫苗是采用脊灰野病毒株或疫苗株经过细胞培养、浓缩、纯化后用甲醛灭活而制成的。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首选疫苗,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尽管因使用减毒活疫苗而感染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的概率只有250万到500万分之一,但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仍是一个时刻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威胁。随着全球消灭脊灰进程进入最后阶段,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各国更新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政策,至少使用1剂脊灰灭活疫苗。

此次我省进行脊灰疫苗使用策略调整,是根据全球和全国消灭脊灰趋势进行的,调整后采取的序贯免疫程序将对现阶段我省预防小儿麻痹起到更好效果。其中首剂接种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可减少疫苗相关病例发生,此后接种的3剂脊灰减毒活疫苗能够提供更强的肠道保护力。

两种不同脊灰疫苗配合使用的序贯免疫程序,在现阶段更符合我省实际情况,也是目前全球应用比较普遍的程序,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

  三大关注

我国已无脊灰病例,能否不接种?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于2000年已证实无脊灰,尽管如此,全球还有少数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的本土流行,我国云南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于1995-1996年、1999年、2011年发现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我国儿童仍有感染脊灰的风险。如果停止脊灰疫苗接种,会导致人群免疫水平下降,造成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前往脊灰流行国家旅行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在全球彻底消灭脊灰之前,仍然需要持续开展脊灰疫苗的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后,少数人可发生一般反应,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全身反应,症状轻微,一般在2~3天内自行消退。

接种脊灰灭活疫苗后,少数人可发生一般反应,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或出现发热、烦躁、呕吐、腹泻、嗜睡、皮疹等全身反应,症状轻微,一般在2~3天内自行消退。

儿童接种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般反应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发热在37.5℃以下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发热超过37.5℃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的,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迟种、漏种脊灰疫苗,如何补种?

对于脊灰疫苗的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既往已有口服脊灰减毒疫苗免疫史而无注射灭活脊灰疫苗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补种即可,不再补种注射脊灰灭活疫苗。

  • 上一篇:省内首例民事特别 程序异议案被受理
  • 下一篇:宝宝可免费注射脊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