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政策出台不能没有“民意之根”

发布时间:2016-04-27 07:29:00

政策出台以后,有的令行禁止,有的则半途而废。媒体盘点“短命”的“奇葩政策”,如某地曾出台“零首付”买房新政,不到半日就叫停。近几年来,类似让人大跌眼镜的政策不时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毋庸讳言,一些政策的出台,前期未能充分调研论证,只考虑到部分诉求或是自身执法的方便,表现出过多的部门思维,甚至有拍脑袋决策之嫌。因为政策出台少了“民意之根”,也就缺乏执行的良好土壤,或多或少会遭遇程度不同的阻力。

人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地方的政策出台不少,却看不见执行与落实的效果。重要原因就是政策制定之前对各方意见征求不足,在情、理、法等方面出了问题,有的甚至违法。比如,贵州某地曾出台规定,百姓复婚者不得举办婚宴,陕西西安等地出台政策规定对离婚“限号”办理,认为“限号”可以“挽救盲目离婚家庭”,这种政策有公权干预私权之嫌,显然缺乏“民意之根”,即便出发点再好也不行。

一项政策的设计与出台,要有可行性调研,要进行充分讨论,既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又要反映群众的心声。如果没有前期的充分研究、科学论证,没有对政策执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的准确预判,就很难有好的执行效果。政策设计上如有先天缺陷,实施过程中难免生命力不足。通常,一项政策的制定需要花费很多资源,一旦政策出台后成效甚微,既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公信力的伤害。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作出一项统筹兼顾的决策,无疑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政策的出台必须紧贴现实,紧抓问题根本,吸纳多元观点,平衡利益诉求。有了“民意之根”,政策就有了执行土壤,群众会主动配合,执行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拿最近一些地方的“禁摩限电”规定来说,电动车超速行驶、乱闯红灯、乱停乱放,破坏了道路秩序,增加了安全隐患,影响了城市形象,舆论对道路电动车乱象从来不乏批评。就此而言,整治或限制自有必要。但是,与之相反的观点同样大量存在,他们觉得电动车便捷又便宜,绿色又环保,符合低碳的要求。电动车如何“禁”、如何“限”,如果前期能够多做一些调研,多征求一些意见,多吸纳一些各方观点,政策恐怕就会科学合理得多。比如北京部分路段对非机动车严管的措施规定,电动车若硬闯上路,将被处以20元罚款,拒绝接受处罚的一律扣车。这一规定“温和”有“弹性”,容易为民众接受。

  • 上一篇:罗志军在徐州调研时强调 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在新一轮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 下一篇:石泰峰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强调 咬定目标不放松 突出关键抓落实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