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博白“烧饼哥”四年派发爱心烧饼超万个

发布时间:2016-04-28 16:16:58

一边卖烧饼,一边行善助困,免费宣传孝文化善知识

那年夏天,吴雄军在文地镇大沙村贩卖烧饼时,看到一位拾荒老奶奶中暑快要晕倒在路边,他当即放下生意,将自己的饮用水给了拾荒老人,并免费给老人送烧饼。从此,他每天卖烧饼都要经过老人居住的地方,给老人送两个刚出笼的烧饼,还给一些钱老人治病。有村民赞扬他人品好,他谦虚地说:“拾荒老人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还为村里的环保作贡献,我们应该帮帮她。”

今年3月,吴雄军的妻子黄贤芳在进村卖烧饼途中,了解到文地山文村佛冲屯85岁梁阿婆砸伤了小腿,因为没钱医治,误了治疗,伤口大面积溃烂。吴雄军夫妇立即想办法找医问药,帮助梁阿婆治疗伤腿。为了找到中药,他还专门求助一位在云南工作的同乡,给老人找药治伤,经过夫妇俩的精心照顾,如今老人的腿伤开始结疤。

今年4月,文地镇一位村民的老父亲病了,因为人手不足,吴雄军主动帮助照料,后来老人病逝了,他又义务为老人守灵尽孝。

吴雄军经常在学校门口卖烧饼,因为说普通话,孩子们都唤他“北佬烧饼哥”,他不但不生气,还觉得很亲切,当孩子们买他的烧饼时,他会笑脸相迎,并郑重地给孩子们鞠个躬,说声“谢谢你”。吴雄军说,他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做文明礼貌的示范,做一名义务传播国学孝文化的使者,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孝文化、善知识传播给孩子们。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吴雄军派发出的爱心烧饼超过10000个,多得连他都记不清楚了。

因要回家尽孝,他寻找徒弟传授技艺,将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我在文地生活几年了,对这里很有感情,但老家还有老父亲要赡养,年底我就要带老婆和孩子回老家铜仁给老人尽孝,但放不下这边自己曾帮助过的那些孤寡老人,我和妻子商量决定在当地寻找几位徒弟,免费传授技艺,将爱心接力棒交给他们。”吴雄军深情地说。

吴雄军说,这些年来,他在文地生活收获也不少,他学会了当地客家人的一些糕点制作方法,对提高他的烧饼技术也很有帮助,但他最大的收获,是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公益志愿者,也学到了国学孝文化、善知识,他打算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带回家乡铜仁,继续一边做烧饼,一边做公益,义务传播国学孝文化、善知识。(记者张武军 覃政)

原标题:“烧饼哥”四年派发爱心烧饼超万个 来自贵州铜仁的他,在娘家博白一边卖烧饼,一边行善助困,向村民传播国学孝文化



上一页
第[1] [2] 页

博白“烧饼哥”四年派发爱心烧饼超万个

吴雄军在做烧饼。

每天,在博白县文地镇乡村,在村小学各教学点门口,人们都会看到一位卖烧饼的外地小商贩,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做公益,献爱心,遇到贫困的村民,免费派发烧饼,或将卖烧饼得来的钱捐给有困难的村民,同时,他在卖烧饼的过程中还向村民们传播国学孝文化。他叫吴雄军,当地村民亲切地唤他“烧饼哥”。

做烧饼要像做人一样,真材实料

在博白文地圩镇的一栋民房里,记者找到了爱做公益善事的“烧饼哥”吴雄军。吴雄军正和妻子黄贤芳分工合作,忙着打饼、包馅、烘焙,一批批香喷喷、卖相不错的烧饼就这样出炉了,然后整齐地装进塑料箱子里,夫妇俩得赶在村民午饭前后或小学放学的时间拉出去贩卖。

“做烧饼要像做人一样,真材实料,好肉好馅,保质保量。我的烧饼肉馅都很新鲜,村民们都吃得很放心,孩子们说一天不见烧饼哥就像缺少什么,让我感到很亲切。”吴雄军笑着说。

吴雄军是贵州铜仁市人,今年36岁,中等个子,非常热情,给人的印象是朴实、和善、干练,虽然随博白籍的妻子回娘家文地镇生活了几年,但他的口音与当地人还是很容易区分。

记者看到吴雄军装烧饼的塑料收纳箱上贴着一张免费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宣传广告,感到很好奇。吴雄军告诉记者,他正是因为到了文地后,和公益志愿者一起学习国学孝文化,受到孝文化的熏陶、感染,才开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珍惜家庭,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投身公益,回报社会。

“我要感谢公益志愿者曾麟园长、黄仁贵警官,是他们让我学会感恩,接触孝文化和善知识,我还要感谢妻子,妻子非常支持我的事业和梦想,理解和支持我做公益。”吴雄军感激地说。

原来,吴雄军在深圳打工时认识了博白文地镇姑娘黄贤芳,两人结为夫妇,拜安徽饼师学艺,掌握了一门烧饼烘焙技术,随后夫妇俩回乡创业。后来,吴雄军考虑到妻子的娘家文地可能有创业的机会,于是随妻子来到文地创业。一次,吴雄军在卖烧饼过程中认识了公益志愿者曾麟,曾麟在当地开办一家以国学为主题特色的幼儿园,吴雄军的孩子也在这个幼儿园读书,于是他开始接触国学孝文化和善知识,深受感染,人生开始转变,不仅更加孝敬父母、岳父岳母,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原来他有抽烟的习惯,他决心把烟戒了,将每月150元的烟钱拿去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原来脾气暴躁、打妻子的他,现在非常爱惜、理解自己的妻子。

下一页
[1] [2] 页

博白“烧饼哥”四年派发爱心烧饼超万个

吴雄军在做烧饼。

每天,在博白县文地镇乡村,在村小学各教学点门口,人们都会看到一位卖烧饼的外地小商贩,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做公益,献爱心,遇到贫困的村民,免费派发烧饼,或将卖烧饼得来的钱捐给有困难的村民,同时,他在卖烧饼的过程中还向村民们传播国学孝文化。他叫吴雄军,当地村民亲切地唤他“烧饼哥”。

做烧饼要像做人一样,真材实料

在博白文地圩镇的一栋民房里,记者找到了爱做公益善事的“烧饼哥”吴雄军。吴雄军正和妻子黄贤芳分工合作,忙着打饼、包馅、烘焙,一批批香喷喷、卖相不错的烧饼就这样出炉了,然后整齐地装进塑料箱子里,夫妇俩得赶在村民午饭前后或小学放学的时间拉出去贩卖。

“做烧饼要像做人一样,真材实料,好肉好馅,保质保量。我的烧饼肉馅都很新鲜,村民们都吃得很放心,孩子们说一天不见烧饼哥就像缺少什么,让我感到很亲切。”吴雄军笑着说。

吴雄军是贵州铜仁市人,今年36岁,中等个子,非常热情,给人的印象是朴实、和善、干练,虽然随博白籍的妻子回娘家文地镇生活了几年,但他的口音与当地人还是很容易区分。

记者看到吴雄军装烧饼的塑料收纳箱上贴着一张免费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宣传广告,感到很好奇。吴雄军告诉记者,他正是因为到了文地后,和公益志愿者一起学习国学孝文化,受到孝文化的熏陶、感染,才开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珍惜家庭,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投身公益,回报社会。

“我要感谢公益志愿者曾麟园长、黄仁贵警官,是他们让我学会感恩,接触孝文化和善知识,我还要感谢妻子,妻子非常支持我的事业和梦想,理解和支持我做公益。”吴雄军感激地说。

原来,吴雄军在深圳打工时认识了博白文地镇姑娘黄贤芳,两人结为夫妇,拜安徽饼师学艺,掌握了一门烧饼烘焙技术,随后夫妇俩回乡创业。后来,吴雄军考虑到妻子的娘家文地可能有创业的机会,于是随妻子来到文地创业。一次,吴雄军在卖烧饼过程中认识了公益志愿者曾麟,曾麟在当地开办一家以国学为主题特色的幼儿园,吴雄军的孩子也在这个幼儿园读书,于是他开始接触国学孝文化和善知识,深受感染,人生开始转变,不仅更加孝敬父母、岳父岳母,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原来他有抽烟的习惯,他决心把烟戒了,将每月150元的烟钱拿去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原来脾气暴躁、打妻子的他,现在非常爱惜、理解自己的妻子。

下一页
[1] [2] 页

  • 上一篇:“烧烤哥”刘元军飞镖射向世界杯
  • 下一篇:环江警方破获特大毒品制造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