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贵州仁怀:三年修了3788公里农村公路,底气何在?(高清组图)

发布时间:2016-10-02 07:59:04

贵州仁怀:三年修了3788公里农村公路,底气何在?(高清组图)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2016年10月01日08:52

图为仁怀市农村公路的绿化。仁怀市交通局供图


图为仁怀市农村公路的绿化。仁怀市交通局供图

下一页


人民网贵阳10月1日电(王钦)路于仁怀,不容易,有特殊。为什么不容易?贵州多山,仁怀境内山谷沟壑密集,修路投入多、时间长、难度大。特殊之处在于:仁怀市迎难而上,3年新建和改造3788公里农村路,其中就有2822公里属于组寨硬化路,基本在贵州率先实现境内农村户户通小康路,底气何在?

2013年10月,仁怀市专门启动交通三年攻坚行动,为了修通农民家门口的路。近三年来,仁怀已实现乡乡、村村通油路目标,该市174个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达100%,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120.8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2737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800多公里。

实现同步小康,核心在发展,关键在交通,难点在农村公路建设。仁怀市政府副市长袁仁端给出了答案: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交通运输方式,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设施,在打通“主动脉”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畅通涉及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让老百姓尝到路带来的“甜头”。

资金从何而来?

群众打底、政府铺面,县乡村协同解决

贵州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的杨远帮常年在外打工,一直寻思着回家搞点产业,却苦于道路不通、交通不便。2013年12月,通村路建设项目实施到蔺田村,杨远帮二话不说,从广东赶回老家,发动村民筹资12万元帮助修路。见过世面的他,想在家乡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5年10月30日,杨远帮成立了合作社,建设了办公楼,开始种植花椒、脆红李、牡丹等产品,同时发展林下养鸡、水产养鱼等产业,采取让村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了1200亩黄金梨。然而,这一切完全归功于2015年建成的长4公里的产业路。

“蔺家坪,高粱汤粑梗死人。”曾是蔺田村贫困的真实写照。由于土地石漠化严重,蔺田村得“靠天吃饭”,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头,便能获得大丰收;碰到干旱年头,靠土地吃饭可不行,为此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路不通,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那时候,村民到镇上卖猪,只能靠四个人抬,到了镇上还会‘折秤’。”老支书舒泽明夸张地打了个比方:如果一头猪的重量是350斤,路上又拉又不吃折腾几个小时,抬到镇上重量减轻二三十斤,村民很吃亏。

时间久了,村民对路的渴望变得愈加迫切。但是,修路的资金从何而来,却成了决定性的因素。长岗镇开始探索通组路和串户路“一事一议”,即对蔺田村实施通村路建设需要政府补助材料费、技工费,受益群众内部协调解决劳动力、青苗和占地等问题,对路面硬化部分,受益群众需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要想让农民投资投劳,这在农村不是件容易的事。仁怀市广泛动员做好思想工作,学会算长远账。市里策划搞特别的“观摩会”,观众都是农民、村干部代表,不是干部、企业家,看路修与不修的区别,全是自愿,不搞摊派,投工、投资的钱均摊后压力不大,事实胜于“听说”。

三年里,仁怀农民修路的激情被点燃,连农村征占耕地的“老大难”都迎刃而解。据统计,“打底子”修路每公里按20万元算,群众筹措投入的资金至少超过7亿元。三合镇安居村第一书记王洒说,对于交通建设而言,群众这么高的参与度很少见,甚至出现极个别农民为了早修路而去上访、去阻扰施工,这得归功于“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思路。

怎么打底?怎么铺面?仁怀市交通局局长王远强介绍,仁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路面宽度标准,分别为2.5米、3.5米、4.5米。“家门口”的路修不修、什么标准,由群众说了算,决定权在农民手里,村里干部引导大家按一事一议方式进行表决,最后要报乡(镇)、市审批,决定修后政府派人指导、组织农民投工或投资做好挖路、铺石、压路、砌坎等基础性的打底工作,包括耕地的占用都由农民自行协调解决,政府再按标准补贴15万、25万、35万铺面硬化,发挥县乡村带动作用,为农民修通家门口的路。

为何强调修路?

交通“孤岛”变“枢纽”,路通则百通

“之前这儿只有机耕道,村民们围着农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大收益;路通了,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圆了发家致富梦。”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花卉苗木纵横在田野间,一条条干净的小路夹杂着绿瓦红墙的房子呈现在眼前。

苍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延辛告诉记者,苍龙以前可不是这样,自2014年建设第一批小康路起,村里便开始谋划发展农村产业,现在营业的农家乐已有11家,还有2家意向型精品酒店准备入驻。“我们硬化了6.5米宽的道路,按照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金将村民土地流转到农业园区内,之后每年递增3%的土地流转金,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就地解决了农民就业,每天的用工量可达300来人呢。”李延辛说。

几年前,长岗镇堰塘坎村一度饱受无路可走的困扰:进村出村满身泥,还有许多“断头路”,一遇到雨雪天气就无处下脚,村里的小伙子想娶个媳妇都难。2015年,通村硬化路建成后,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不论是到镇上还是市区都畅通无阻。

对于村民们来说,有了路是件高兴的事,但回忆起以往不通路的日子,村民们至今仍感到后怕:“以前开车回家得看天,如果遇上下雨天气,我们就得往车里装上石头和沙土,用来增加车身重量和防滑,减少车辆因路况不好出现的事故。”返乡青年胡海在贵阳开了11年出租车,却与家乡村民有着相同感受。

“路通了,家乡的发展潜力大了,致富路子宽了。”2015年,胡海放弃了出租车司机一职,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他修建了一个牛舍,养了20头牛。“交通便利了,开车来村里的牛贩子多了,我卖了8头牛挣到了近6万元,今年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呢。”胡海算了一笔账,卖牛的收入每年都有几十万元。

“没有路的日子真是太苦了。”九仓镇小湾茶场总经理王晓娟用“泥结石,太耗时”6个字形容烂泥路。有一次,王晓娟拉来一车茶叶包装,由于路况不好,大车到不了茶场,只能将茶叶包装卸在离茶场9公里的茅坝镇,再按来回一趟80元的价格请摩托车运输,价格贵的“离谱”却没办法。现在,从茅坝镇到小湾茶场的路通了,来回只需20分钟,运输成本降了好几倍。

交通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人的感受上,还体现在业态转型上。和城市相比,农村没有太多的实体商店,却涌现出了一大批村淘点和流动商店。个体户刘文清看到商机,关掉实体商店,买了辆货车改装成“货车超市”,把超市开到农民家门口,每天拉着水果、蔬菜到村里卖,一天净赚2000元。

然而,在路还没有修通之前,刘文清只能在乡镇上售卖蔬菜水果,有时商品卖不出去会造成积压,第二天售卖时不仅不新鲜,收入也提不上来,他也曾为此而发愁。“现在交通方便了,村民直接在家门口买东西,我一路走一路卖,一圈下来蔬菜水果所剩无几,收入跟着翻番。”刘文清乐呵呵地说。

“公路建好后,村里的发展日新月异,村民在家门口可以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随时通过‘流动商店’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仁怀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洁感受颇深,以前每年开会,参会者提交通问题比较多;现在路通了,提产业的人多了起来。

如今,在仁怀市的21个乡镇,每天都会有200多辆车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村民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到蔬菜水果、家具家电等必备的商品。

建养如何一体?

村为主、镇帮助、群众参与,管养考核严格

“一边是农村公路里程数不断刷出新高,一边是农村公路建好后如何考虑养护的问题?”对于曾经“重建轻养”的现象,王远强也不回避。

仁怀市坛厂镇枇杷村离集镇不过2公里,但以前公路不通,路网密度较低,断头路较多,是典型的交通滞后村。2015年,从枇杷村经过的坛茅快线开通,乡村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坛厂镇首先就考虑到要突出“建管并重”,将建成的公路全部纳入管理和养护。

公路通到家门口,在仁怀农村已不再是新鲜事。但考虑到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投资大、交通基础设施欠账多、养护资金与人员不足等问题,仁怀市采用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的模式,对组寨硬化路实行“村为主、镇帮助、群众参与”的道路养护机制。

如何达到道路养护标准,修建农村公路时要“抓关键”。王远强说,仁怀验收公路有严格的指标,公路的硬度和强度是“硬性”指标,只要这两个指标不合格,就会被“一票否决”。2014年初,仁怀市已建成的300公里公路就有80公里验收不合格,被要求重新加铺。

农村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如何做到交通先行,养护跟上?仁怀市积极探索与央企合作,与中交二公局签订仁怀市“十三五”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总体服务协议书和项目服务合同书,采用“施工总承包+5年养护+政府支付服务费”的模式,由中交二公局先行垫资4.9亿元,对100公里县乡道大修改造和362公里通村油路建设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再由政府分年度支付,实现建养一体。

与此同时,仁怀市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综合考核,按“旬调度、月督查、季考核”的原则,将该市2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三个片区,对应组建了三个项目办,实行对包片领导、项目办的双考核制,并按照党组书记总体督查、党组成员分片包干的模式,分解责任到人,分解任务到片。

“农村公路网发达了,外地游客常常会迷路,这里就像个迷宫,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了王远强口中的“迷宫”,一辆故障的农用车挡住了记者车辆的去路,结果车子倒退十几米,很快从另一条路绕过去。王远强说,走出“迷宫”需要指示牌,今年仁怀将融资1.3亿元实施小康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规范道路标识标牌,这在农村应该还是超前的。

路通则民心通、百业通。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说,农村公路修通后,不仅解决了老百姓最基本的出行问题,还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乡村“最后一公里”通了,产业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涌向农村,刺激老百姓转变观念谋发展,乡村公路成为了农村群众的脱贫路、小康路、致富路。

贵州仁怀:三年修了3788公里农村公路,底气何在?(高清组图)


(责编:涂敏、陈康清)

  • 上一篇:天河潭景区升级改造完成“十一”闪亮登场【组图】
  • 下一篇:《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