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健康中国”与“健康保健学”

发布时间:2016-10-02 14:16:38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告诉我们,“健康中国”建设,呼唤全民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健康中国”与“大健康”观念

“大健康”,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指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所谓“全生命周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从孕育、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六期:一是孕育期,生命起源于一颗卵细胞,在娘胎里十月怀胎到出生;二是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之前,这个时期身体功能处在一个上升的状态;三是成熟期,20岁到45岁,所有的器官组织都发育成熟了,逐步进入“未病期”;四是欲病期,45岁至60岁,很多疾病症状都在潜伏中,包括慢性疾病也在形成中,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阶段,这个阶段体能下降,记忆力也在减退,有些病开始慢慢地显示出症状;五是疾病期,60岁以后,身体状态会急速下降,慢性疾病在这个阶段就会表现出来,血压高,血脂高,血液黏稠度高……六是衰老死亡期。

“大健康”不能把健康单纯寄托在“治病”上。古人说:“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从生命的全过程周期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病只是身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生命进入成熟期时,“未病期”、“欲病期”也随之而来。绝大多人都是等到疾病出现了,才选择去医院治疗,花钱吃药打针动手术,结果钱花了罪受了,却依然得不到真正的健康。这就需要人们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增强保健意识,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注意生命全过程预防保健。古人对此早有认知,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里“治未病”,“治欲病”的“治”不是“治疗”的“治”,应是防治的“治”,就是保健养生的意思。“治未病”是一种健康理念,是一种医学思想,体现了医学的本质,医生的境界,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消病于未起,救疾于未萌。古人提倡“治未病”应把“摄生”作为主体。“摄生”即保健养生,通过保健养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这才是主动的健康行为。

“大健康”观念与“健康保健学”

保健和治病是“大健康”中并行不悖的双轨。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理论寿命是120岁,到2015年我国人均寿命只有76.34岁,阻碍人们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疾病。有媒体报道,中国确诊慢性疾病患者接近3亿人,未来十年,中国将有8000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国家在一个慢性病人身上的直接花费达到10万元至15万元,十年内将会花费8万亿元到15万亿元,间接消耗的社会财富不可估量。个人的花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相比起治疗的天价费用,预防保健的成本更低。只有因病致贫,没有因为保健而致贫的。

现代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治越多。说明单一依靠治病的医疗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应进行一场健康模式的革命。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其中就包括保健和养生),而医疗仅占8%。中医早就提倡“三分治、七分养”,国外也有一种说法叫“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这正是对生命规律和健康保健的深刻总结。

“大健康”离不开保健,保健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这就要建立一门与治疗医学同等重要的独立学科,我定义为“健康保健学”(解剖、病理、生理、慢性病、诊断、检验、药物)。这个学科至少应涵盖基础医学、养生学、营养学、心理学、运动学、社会学、环境学、中医学、植物学、有机、无机化学、生物工程学、基因学、组织细胞学等科目的内容。近年来,我经过潜心研究,独创了“2+1”健康理论体系,2014年得到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健康保健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所谓“1”,指的是细胞。人体主要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决定人的健康状态,人的衰老是细胞的衰老,人的健康是细胞的健康。疾病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体细胞出现了问题。所谓“2”,是指细胞生存的两大要素,即供应细胞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的血液以及运送血液的通道血管,以“2+1”理论为依据,在生命的全过程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干预。

根据“2+1”健康理论体系,又形成“2+1”健康管理模式和“2+1”健康干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了“2+1”系列产品, 12年来,我创办了百岁园公司,采用社区店面形式进行推广普及“2+1”健康理论体系,全国形成了一支拥有上百个分公司,两千家店面,上万名讲师的队伍,覆盖20多个省市,上百万中老年人受益。

“健康保健学”与“健康保健”干预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大健康”既需要健康保健学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保健品的干预。现实的保健品市场混乱,鱼龙混杂。一提到保健品,人们就与骗子挂起钩来。其实保健品本身并不坏,坏的是有人把保健品做坏了。为什么好东西会做坏,因为缺少标准,科普教育的标准、市场的标准、准入的标准、机构的标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标准等等。为什么缺少标准?因为缺少一门健康保健学的专业学科,缺少这门学科专业理论。因为人们固有的思想和观念,是用治疗医学来涵盖健康保健学。事实上,治疗医学和健康保健学有关联但区别很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同样药品也不能取代保健品。日常生活中,时常有人会用保健品替代药品使用,出问题后又指责保健品虚夸害人,进而完全排斥。药品是疾病发生时治疗用的,大多为化学合成或化学提取,对慢性病大多治症、治表,很少能除根断源,见效快,但往往有副作用;而保健品大多是物理、食品、营养品植物、中药、食用菌等,效果虽慢,一旦调理好可除根防源,而且没有副作用,十分安全,可长期使用。药品有治疗的效果,而保健也有调理的作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见效快慢不同、安全性不同以及作用的靶向不同。

对于一个人,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健康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树立了大健康的观念,关注生命全过程,在“健康保健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健康模式,13亿人一定能用拔山超海的合力,托举起梦寐已久的“健康中国”。

  • 上一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确定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名额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的决定
  • 下一篇:长假首日公铁空发送旅客全线刷新纪录 “三个多小时,我还没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