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发布时间:2017-01-31 21:35:12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摄制组四处寻访广东特色食材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江门杜阮凉瓜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珠海乾务泥鱼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用黄油蟹做馅的小笼包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潮州顶级血蚶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春砂仁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黄油蟹

老广味道 南粤美食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正热播

炮弹大芋头

金羊记者 章琰

去年春节,一部《老广的味道》在广东卫视悄然面世。谁也没想到,这部谈“吃”的纪录片,播出后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在黄金时段重播十次,最高收视率达0.38%,排在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收视的第七名,其中第一集《鲜》在2016年全国卫视的“专题片”节目收视排名中持续三个月位列第一名……“传播力很广,第一季还在北京卫视、江苏卫视、中央台播过;节目刚播出,光碟还没有录制出来,就在广东台门口天桥上看到了盗版碟……”谈起该片盛况,执行总导演林俊忍俊不禁。

时隔一年,《老广的味道》第二季再次于春节回归广东卫视。这一季,节目组一共献上七集节目:《一心》、《两仪》、《三餐》、《四季》、《五味》、《六合》、《七绝》,43种地道食材,43种乡土味道,1月26日到2月2日每晚21:10准时与观众见面。

【老广】

勤劳的人们,

这样与食物较劲

“老广讲究吃,热爱吃,钻研吃,有一颗善于发现美食的心。老广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以感恩的心去拥抱它们,食物带给老广们不单是味蕾的愉悦,还有生活的富足。”身为浙江人的林俊对广东人“爱食物”的印象很深刻:“在我老家,很少有朋友亲戚吃饭吃不完打包带走的。后来我来广州读大学,到广东生活,我发现在任何地方,只要有没吃完的饭菜,广东人必然是要打包走的。这应该是出于一种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只要是吃进口的,他们必然珍惜。”

于是,在第一集《一心》里,林俊和主创团队一起,探讨了广东人与食物的美好关系。比如,住在珠海斗门的黄国富,为了捕捉泥鱼,会在退潮期到来之前,准备好捕捉泥鱼的“鱼笼”。光编织这种鱼笼的笼须和笼口就要12道工序。在他眼里,泥鱼的鲜美和就地取材、现捕现吃有着直接的关系。少了虎山这片滩涂,缺了愿意下海的渔民,人们都难以尝到这口美味。

又比如,汕头澄海38岁的余状忠,在过去的14年里,靠卖卤鹅饭,从一名摩托车维修工蜕变为拥有12家门店的卤水店老板。在他的小店里,余状忠将鲜美紧实的鹅肉、粉嫩的鹅肝、清香的鹅蛋铺到热喷喷的米饭上,再淋上秘制卤水汁,这一创新给潮菜带来了一番新风味。

还有广州的祝锦信。9年前,他凭着17年来专做烧味的底气,带领徒弟们撑起了一家粤菜老店的烧味部。在他看来,食材是保证出品的基础,把好了这一关,才可能催生出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深谙此道的祝锦信,多年来都六点起床,只为选到最好的鲜鹅。等到中午,经过腌料和烧烤,炉火正旺时,烧鹅的香气已飘散开。老店经营,做的都是街坊生意,比起赚钱,锦师傅更在乎街坊们对食物的肯定:“现在做我们这一行是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但如果你真的能沉下心来做,肯定能做出让食客追捧的味道。”

韶关老师傅官国林在过去的35年里只专心做米粉。他做的米粉在当地被称为清化粉,也叫“宰相粉”,这种当地特有的传统美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宰相粉需要阳光照晒才能成型。既要靠天吃饭又不能发家致富的活儿实在让人难以坚持,官国林却做了几十年,2011年他还正式被评为“宰相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佛山顺德的根叔44年来只专注于一件事——养鲩。为了防止增氧机坏掉,让鱼缺氧死了,他会在晚上九点巡塘,深夜十二点一次,下半夜三点左右又巡一次。不论刮风下雨,一夜三巡,是他这几十年来的固定动作。从翻土、消毒、换水、割草、喂食再到夜巡,养殖业的艰辛,年轻的一辈是难以体会的,但根叔却乐在其中。

【味道】

朴素的食材,

这样散发出生机

林俊告诉记者,《老广的味道》第二季,一集45分钟容量,每集涵盖六七种食材:“制作方式和《舌尖上的中国》相似,但《舌尖上的中国》更注重人的故事,我们更注重食物本身。在食物选取上,每种食物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有众多特色食材。”

第五集《五味》讲述老广们如何使用调料,控制火候,去除食物的异味,保持食材的本味,使食品甘而不厌,酸而不冲,辛而不辣,肥而不腻,咸淡适宜,让食材呈现出“五味调和”的完美状态。

连南牛腿是连南高寒山区人们的一大贡献。那里的人,对熏腊菜式有着偏好。新鲜的牛腿要烟熏五到六天,水分熏干即可取下处理。焖好的牛腿,色作赤黄,空气中弥漫着肉香,杂合着各种香料,带有灯笼椒呛人的辛辣。尝一口,肉皮弹牙粘唇,猛烈的辛辣味直让舌头刺痛,疼痛过后,各种香料的混合充斥着口腔,刺激着味蕾,让口舌生津。

杜阮凉瓜是江门杜阮特产。杜阮村种植大鼎凉瓜已有上百年历史,瓜型肥大,肉厚色绿。凉瓜常常搭配其它食材来消解苦味,那里的人们,会将凉瓜掏空瓜瓤,塞排骨、放鸡爪、黄豆,再加少量黄酒,封口放入蒸笼蒸炖四小时以上。凉瓜把排骨的油腻充分吸收后,使得凉瓜兼具苦的清冽与肉的甘香,既消暑又解油腻。有时也会尝试冰镇凉瓜——凉瓜切片,焯一焯,冰起来,蘸着一点芥末在口中化开,顿时鼻腔通透,能毫无遮挡地享受其苦味,是最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一道小菜。

还有韶关马蹄。马蹄在始兴顿岗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产出的马蹄以果大、皮薄、肉脆、爽甜、多汁、无渣等特点著称。那里的人们,会将马蹄切片,伴以芹菜木耳,下锅翻炒,即成一道既漂亮又美味的菜式。马蹄的甜、芹菜的脆、木耳的糯,加上点缀其间的胡萝卜,只是看一看,就让人有想吃的冲动。

另外,河源的紫金酸菜也被提及。在上千年的历史里,客家人对酸菜的感情从未减少。他们最喜用酸菜和猪肚搭配,酸菜吸饱了油脂之后,更加激发本身的酸香,成为饭桌上的下饭利器。另一种吃法则是与鱼同吃,酸菜的脆成为第一口感,接着而来的微酸及微咸,让唾液迅速分泌,胃口大开,嫩滑又有些许弹牙的鱼肉成为第二口感,鱼肉和酸菜同吃,其味更佳。

在林俊眼里,每一种食材都有着强烈的地域烙印,人们之所以能从食物中吃出乡愁,原因也大抵在此。遗憾的是,不少经典食材,都陆续被时间的长河湮没:“很多老广的东西已经成为历史。比如龙虾——大家都知道澳洲龙虾好,实际上,广东硇洲岛的青皮龙虾才是顶级食材,只是它的产量特别少。我去硇洲岛踩点三次,想拍那里的龙虾,但最后没有拍到。因为龙虾不能养殖,只有野生,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今年那里没有龙虾了。”

  • 上一篇:过年人们都去哪儿了?东莞居然位居空城之首
  • 下一篇:拱北口岸人气“爆棚” 初四旅游价格开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