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重庆:培训巴渝工匠 破解就业难题

发布时间:2017-04-12 18:48:17

核心阅读

为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重庆市通过完善就业培训机制,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专家建议鼓励高校毕业生以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去实现个人价值,政府则根据不同毕业生群体,分类施策、定向输送就业服务信息;精准锁定就业困难群体,“行政+市场”两种手段搭配,向他们推荐就业岗位,促进稳定就业。

今年就业压力加大,全国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了100万人。从经济基本面看,通过努力,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今年的就业目标,地方层面已有哪些举措,专家又有怎样的建议?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

问:如何解决人岗不匹配?

专业动态调整,发展订单式培训,解决供需失衡

记者:提升职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是实现就业的根本,在改进人才培育方面,有哪些措施可供选择?

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斌:促进就业,各方都有责任。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志: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人才需求强劲,而供给显得疲软与不足,加强相应层次人才的培训很有必要。应当有机整合中央部门投入、地方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使培训资金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益。

重庆市就业局负责人:2016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实事总体要求,我们加大了就业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培训政策,突破了区域限制,出台跨区域培训政策,满足劳动者享受均等化培训服务的需求。

今年,我们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需培训、突出技能、差异补贴”,有效解决“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大力提升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将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深入推进2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实事,按照市场导向,扩大培训补贴范围,发布新一轮的培训职业(工种)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同时,鼓励全市各区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手工艺制作、观光农业、新兴产业等特色职业培训。

围绕打造“巴渝工匠”技能培训品牌,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的技能培训。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职业培训包试点。继续探索“互联网+创业培训”和“创业培训+X(技能)”培训模式,分批次在有条件的区县试点推行“网络创业培训”。

问:大学生就业怎么保障?

鼓励多元就业形式,不同毕业生群体分类施策、定向服务

记者: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如何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

张斌:传统行业、传统职位吸纳大学生的能力有限,意味着相当多的毕业生必须跨入新兴行业就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必须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就业,以多样的就业途径和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去实现个人价值。以我们西南大学为例,近3年,10%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选择返乡创业,最后带动了家乡300余户村民增收。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重庆市就业局负责人: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主要的方法是分类施策、定向服务。

重庆率先推出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根据毕业生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

对有就业意愿的,根据其求职方向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的岗位,提高职业介绍匹配度和成功率;对有创业意愿的,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包括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孵化等全过程服务;对有培训见习意愿的,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其就业能力;对就业困难的,开展就业援助。比如,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安置范围,帮助其过渡性就业,按规定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此外,还要落实“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我们还与扶贫、民政、残联等市级部门进行数据比对,精准锁定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户家庭、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及本人残疾的未就业贫困毕业生,举办国有企业帮扶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专场双选活动,并严格落实贫困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

重庆市整合各级政策、资源,在大学城建立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就近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服务。根据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将行业性、专业性招聘会办到校门口。利用官方网站、高校校园网、校园海报、就业QQ群、微信公众号等,招聘信息定向发布。依据学生参保信息和人力资源基础台账,比对应届毕业生就读学校、所学专业、联系电话等,定向推送招聘短信;根据身份证刷卡器和免费WiFi,收集并比对出多次反复参加活动的学生信息,确定为就业援助对象,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

问:困难群体怎么托底?

精准锁定帮扶对象,“行政+市场”两只手推荐岗位

记者:针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有没有相应的就业帮扶措施?

重庆市就业局负责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我们突出两个精准。

首先,精准锁定帮扶对象,摸清他们的就业需求。就业部门更新人力资源基础台账,收集掌握全市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包括他们的性别、年龄、学历、就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和培训需求等,建立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台账。

然后,精准开展对接服务,采取“行政+市场”的手段,基本做到“发现一人、登记一人、帮扶一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中,将就业困难人员纳入重点服务群体予以帮扶。

依托重庆市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为就业困难人员推荐就业岗位,引导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就业困难人员向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及城市发展新区梯度转移。对无法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到公益性岗位进行过渡就业。

李志: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其中有许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关的就业技能,或生理有残障,导致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差、就业面较窄。对此,一方面要加强他们可习得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相应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可以开发一些不离家就能从事的新兴就业岗位。

政府要起到托底的作用,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促使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主动招聘他们,增大他们的就业机会。对这类人群,还要解决好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问题,使他们进得去、做得好、最终能留得住。

  • 上一篇:重庆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年底建成投运
  • 下一篇:自贸试验区建设 五部门单位“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