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天津降雨现泡沫市民最好要远离

发布时间:2015-08-20 14:21:27

8月18日是“8·12”天津爆炸事故的“头七”,这一天,天津在事故后首次降雨。雨后不少网友带图爆料称,天津滨海新区路面在降雨后出现了大量白色泡沫,不少民众担心与危化品爆炸有关。媒体跟进报道,多位记者遇雨后,随即出现面部嘴唇处有灼烧感、胳膊处感觉“辣辣的”、左手关节处热痒等不同反应。傍晚,天津环保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回应指,白色泡沫为正常现象,平时下雨也会出现。

雨后路面出现泡沫之所以引发担忧,是因为强降雨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溢散,而天津昨日早晨经历的正是强降雨,尤其是官方已确认有约700吨剧毒化学品氰化钠。虽据官方消息已在降雨前清理完毕,但由于氰化钠等遇水即水解,产生强碱并释放出极易挥发的剧毒气体氰化氢,而氰化氢易溶于水形成氢氰酸,酸性条件下就会有溢散。对氰化物的担忧加之下雨现泡沫的异常现象,以及记者遇雨的不适,均会加剧民众对于雨水是否安全的揣测。

对此现象,专家、网友一时众说纷纭。据《新京报》采访,环保部应急专家彭应登表示,泡沫极有可能为电石产生的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钙,直接接触有灼烧感,与记者反应吻合;而化工行业资深研究员曲睿晶则认为,由于现场的氰化钠用双氧水处理,会产生纯碱和氨气,灼烧感或来源于此。亦有网友翻出2012年的旧闻,当时天津降雨后亦出现泡沫,而城管部门的解释为,干燥高温天气下,雨势太急落地将迅速形成泡沫,泡沫张力会吸附灰尘,白色是泡沫中的物质反射光。

综上所述,雨后现泡沫既有可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物理现象,即使是化学反应,出现泡沫本身也不足以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因此,降水的成分即为判断危险性的最重要依据。

昨日傍晚,天津环保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出面回应,指17个监测点未有异常,且发现泡沫处为距爆炸中心区5公里左右的地方,认为爆炸化学物质不大可能扩散至此处,“正常现象,平时下雨也会出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安不安全不能靠‘拍胸脯’,要用数据说话!”越是大的事故面前公众对权威专业的信息越是渴求,无可否认,检测存在相关专家指出的成本高、不确定性强等困难,但查明降水成分以确认是否危险已成当务之急。一方面,若降水不存在危险,成分就是最好的证据,可以避免因信息发布不畅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公众恐慌;另一方面亦有利于对可能存在的次生灾害进行防范,若确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或虽危险程度很小但会引发身体不适等反应,则应及时向公众发布包括成分、可能引发的危害与反应以及如何科学应对等安全信息。例如,前述研究员曲睿晶指出,若泡沫为碱性腐蚀物,市民在雨天出行应穿戴雨衣、携带雨伞,避免与地面水体直接接触,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确认了降水成分的基础上,而这些信息均应由天津方面及时、专业、详尽地发布。

“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被传播甚广的一句话,也是各类事件在信息公开中的基本道理。查明天津事故后下雨现泡沫的成分,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也是为了防止揣测发酵而引发恐慌,更是为了对可能存在的次生灾害保持警惕并防患于未然。

  • 上一篇:天津海关:正在加班查瑞海公司海关数据
  • 下一篇:“老朋友”发短信借款 男子受骗仓促汇出50万元